由出生、成長、工作以至籌劃退休,梁德華的人生足跡都沒有離開過觀塘。他在雞寮徙置區成長,60年代便跟著父母在街邊推車仔做小買賣,一家六口上下齊心的由街邊檔打拼到入舖位,由服裝店轉戰至藥店 。今天外甥長大成人,梁德華也伴著第三代一同踏進新的一頁,讓八十後掌舵。實體加上社交媒體吸客,希望家族生意就像舖位面積一樣,每一間都比上一間大一點點。
58歲的舅父梁德華很內歛,話不多,但誠懇。外甥多似舅,連第三代「揸弗人」黃嘉豪都一樣的怕羞 ,兩代男人唯獨是談起家人及生意,才開朗起來。「四兄弟姐妹,我是老二。細細個幫阿爸阿媽推車仔,一件一件衫的賣,到1968年終於在裕民坊開店,以為一直做下去,誰知95年裕民坊一場大火,把我們的舖都燒清光。」廿六年前的事,梁德華還是記得很清楚。
九個月後雖獲准再開店擺賣,但梁爸爸自覺年事已高,決定計劃退休,逐步把生意交給子女打理。梁德華記得,四兄弟姐妹一直想轉型,經過一輪深入研究及資料搜集,最後爸爸聽從他們的建議,決定開設藥行,命名「泰安」,往後一直佇立裕民坊。
雖說只是賣洗頭水、沐浴露和「看門口」成藥的藥行,但照顧街坊貼身需要,泰安大藥行都算是貨如輪轉。「舊舖大約有五百呎,那時有個閣仔,我們會擺貨,因為每日流轉大。我們四個分工,我當櫃面銷售的,他們有些管行政、另一些管貨倉,旺季時我們四個都忙得暈頭轉向。 」
一個忙亂,已經人間幾回 ,弟妹的子女們也已長大成人了。隨着觀塘重建,梁德華一心等候重返裕民坊,今天在裕民里重新開業,第三代人也正式「就位」。地點不變,但店名變了,泰安易名為「凱滙」,藥行變了註冊藥房,八十後的外甥黃嘉豪接棒,他想往後要做的,就是比以前更貼心與貼身地照顧街坊需要。
「我以前也在外面的藥房工作吸取些經驗,現在跟舅父重返觀塘,因為人口比較老化,我要更努力儲客源,做註冊藥房是想生意多元化一點,現代的藥房要似小型百貨公司,貨品種類要齊,即是麻雀雖小,要五臟俱全,所以我攞貨比較大膽。」除了實體店,嘉豪還計劃開闢網上購物,在社交網站開設凱滙中西藥房專頁,「想貼近成本價吸客,甚至有些貨品會『平過舊舗』,總之希望擴大客路。」梁德華站在旁邊,笑瞇瞇的看著外甥論盡生意經,早已盤算未來還有嘉豪的弟弟永豪加入,人腳旺盛,才更貼合他們的目標,擴充業務開分店。
地址︰九龍觀塘協和街33號裕民坊YM², L1, 1C1